周杰倫碾壓流量小生,流量≠IP,但IP一定有流量
7月21日晚11點,周杰倫超話不僅第一,而且破億屠榜,把當前流量小生直接碾壓在地摩擦。
周杰倫粉絲被迫經營后,團建4天終于迎來揚眉吐氣的狂歡。
起因是這樣的:這幾天,豆瓣一則帖子點燃了全網討論——“周杰倫演唱會票難買嗎?我看他微博數據很差啊。”
▲周杰倫超話事件源自小年輕的質疑
對于后輩真誠的質疑引發了全網杰迷的集體憤怒。許多自稱“夕陽紅粉絲”的周杰倫歌迷們,開始他們的反擊:覺得周杰倫沒“數據”是吧? 那我們就做給你看!
別說“夕陽紅粉絲”們雖然年齡大了,但狠起來自己都怕啊。
@Nicolas張向前_:三十了,從頭學“超話”,天天上下班打卡營業,不容易
@今天也想沉迷美色:90后誰還沒聽過周董的歌, 路人也要順帶打個榜的
@每天變美一點點-:流量明星才需要做數據,我們想第一就第一
@巴雞:重要的不是超話第一,重要的是出道20年了還有人愿意幫他拿超話第一
@CmLlj小貝殼:周杰倫是我唯一要買票去看演唱會的人
@RahaBitch_Green:小公舉值得
@超級可愛的小獅子王 :哈哈哈路人圍觀了一天好歡樂
于是,一個連微博都沒有的藝人,在微博超級話題的明星榜上成了第一,還順便帶火了倆微博話題。
在無數隱形粉絲出山后的不懈努力下:
- 7月17日,周杰倫超話排名明星榜第35名。
- 7月18日,周杰倫超話躋身排行榜前20名。
- 7月19日,周杰倫超話排名打進了前4名。
- 7月21日凌晨,周杰倫超話成功登頂。
- 7月21日11點,周杰倫超話影響力破億,打破微博記錄。
社交媒體時代特有的“流量”“話題”“數據”,的確讓人有些疲倦。廣告金主只認數據和流量,一時間好像很多人都忘了——真正能衡量藝人和IP價值與影響力的,只有作品。如果沒有好的作品,以為光靠那些注了水的數據就能名利雙收,未免異想天開。
▲粉絲整理的周杰倫金曲獎獲獎記錄
這個有著屠榜經典作品的藝人火了20年,是兩代人的集體青春回憶,周杰倫的IP價值遠不是“數據”能夠衡量的。
而如今在流量至上的年代,如果沒有各種好看的數據,就有被網絡文化、網圈規則、甚至廣告商家拋棄的危險。所謂數據是粉絲經濟的“標配”產物,輪博、控評、超話排名作為“流量”的具象化表現,意味著明星到底有多“火”。“做數據”是流量明星的一套規則,粉絲和明星不惜用盡各種手段做數據,是因為數據就是名氣、品牌影響力和吸金力。
但虛擬的數據其實存在著巨大的水分空間,今年2月份,央視的新聞曝光了當下流量小生的“流量造假”問題。同時還被@人民日報點過名的“藝人微博被轉發上億次”:
周杰倫當然不可能“沒有粉絲”,而且熱度直到現在也未曾退減。只不過問題是,周杰倫的粉絲以80后、90后為主,各自成家立業,沒有功夫去像年輕人一樣經營飯圈,而目前中國粉絲以95后、00后的學生為主,深諳流量的游戲規則。這次周杰倫的夕陽紅粉絲團的被迫集體經營,正是“天下苦流量久矣”的一次輿論反撲。
在當下這個注意力經濟的時代,誰能擁有更多的“流量”,誰就有可能獲得更好的資源。從IP角度來看,貌似也是如此。但流量和熱度并不是IP全部衡量標準,IP作品本身的硬核內容和質量更值得考慮。流量≠IP,但IP一定有流量,本次周杰倫超話事件就是最好的證明。
對流量的反撲不僅僅是周杰倫的粉絲,去年9月,愛奇藝也發布一紙聲明絞殺流量,宣布正式關閉全站前臺播放量顯示,今后將逐步以內容熱度代替原有播放量。
愛奇藝采用了“內容熱度”體系代替播放量。愛奇藝網站所有的電視劇、綜藝視頻節目里原本的播放量圖標均已替換成“熱度”標簽。
愛奇藝設置的“熱度”指標包含用戶觀看行為數據、互動行為數據、分享行為等綜合數據維度。后續還將增加熱度排行榜、內容既往熱度曲線、峰值熱度排行榜等給用戶參考。雖然仍在摸索階段,但已經打破了唯流量論的迷信。
據《2019中國品牌授權行業發展白皮書》發布,我國被授權商在選擇IP進行授權合作時,主要從三個維度來考慮是否和IP合作:1)IP的知名度和影響力;2)IP是否具備良好的形象和開發的可行性;3)IP與自身產品及品牌調性的匹配度等。流量從來不是唯一考慮要素。
2018年被授權商選擇合作IP時考慮的因素
告別唯流量時代,回歸IP作品本身,才能促進行業更健康前行。
一站精準對接1000+國內外知名IP
@第十三屆CLE中國授權展
上海,10月16-18日,
精彩不斷,不見不散!
掃描二維碼預登記參觀中國授權展